八百里瀚海挥洒青春 一千日韶华筑梦通榆 ——记通榆扶贫科技小院优秀博士研究生刘烁然
刘烁然,男,1991年2月生,吉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通榆扶贫科技小院负责人,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联盟委员会委员,通榆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科研部部长、共青团通榆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在通榆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和科技扶贫工作期间,其先进事迹曾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官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吉林卫视《新闻联播》和通榆新闻等媒体和栏目报道。入学以来,他同导师合作发表学术文章3篇,其中SCI文章1篇,连续三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先后三次被梨树县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者”、“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突出贡献奖。
通榆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居全省首位,但粮食产量偏低,这里自然降水少,十年九旱,盐碱地、风沙土地块多,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技术等相对落后,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通榆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携手吉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在通榆开设了“通榆扶贫科技小院”,目的就是联手专家教授和研究生等农业高级人才,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刘烁然就是被引进的专业人才之一,他是通榆扶贫科技小院的负责人,专门在通榆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同时协助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和政府开展农技推广和科技扶贫等工作。
提起刘烁然,通榆人民并不陌生,因为他在通榆的每一天,都在同农业、农村和农民打交道,自2015年研究生入学开始,他就跟随导师前往吉林省通榆县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和作物种植情况,组织开展“通榆扶贫科技小院”的筹建,协助导师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农技推广和科技扶贫等工作。4年来,他同科技小院一同成长,见证了科技小院的发展历程,也为通榆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扶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烁然在田间为农民讲解种植技术
任何新鲜事物的初创阶段都难免遇到质疑和挫折,科技小院的筹建也不例外。对从北京和省里来的那些农业专家们,农民朋友是非常欢迎的,但面对这些看起来略显稚嫩的研究生们,他们却产生了很多质疑:研究生来农村种地?他们会种地吗?他们吃得了农村的苦吗?他们能帮我们脱贫吗……
这些质疑使得科技小院的工作很难开展,免费的技术服务落地困难。然而,就是在这种疑惑声中,刘烁然等科技小院的学生就住在村子里,与农民们一起吃住,一起劳动,每天奔走田间,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创造出一个个高产田,一块块产量翻番的示范田在他们的管理和指导下呈现在农民面前,用事实打消了农民们“不会种地”、“纸上谈兵”、“毛头小子”、“吃不了苦”等质疑。科技小院的种植技术既节省肥料投入,又增加作物产量,同时还能提高作物品质,粮食能卖上好价钱,这打破了农民以往高投入低产出的窘境。就这样慢慢的,他们受到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他的事迹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官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吉林卫视《新闻联播》和通榆新闻等媒体和栏目报道,获得了政府的表彰和农民的称赞。
在通榆进行科技扶贫时,刘烁然同学兢兢业业,不怕吃苦,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调查,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种植技术瓶颈,到贫困户的田块进行实地查看,专门在贫困户地块设置了示范田,带领贫困户们开展科学种田,及时为他们解决了田间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示范效果显著。2016年,在通榆县边昭镇五井子村贫困户韩先孝的地块设置的示范田,产量增长了81%,韩先孝一家当年就实现了脱贫,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乌兰花镇春阳村贫困户陈海军等,他们都在科技小院的带动和帮扶下实现了脱贫。
农业农村部官网报道扶贫科技小院
吉林卫视新闻联播报道刘烁然先进事迹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对刘烁然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农忙时,刘烁然等科技小院学生穿梭在农民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农闲时他们准备好丰富的科学种田知识为农民义务讲座,每逢刘烁然到各个村屯进行讲座时,讲课现场都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屋里没有了座位,大家就站着听,有时连门外都站满了人。一堂课下来要好几个小时,他也是从头站到尾,甚至连水都不喝一口,但是他乐此不疲。他说只要农民朋友愿意听,他就会一直义务讲下去。
刘烁然为种植户讲授种植技术
做农业技术服务和科技扶贫工作,刘烁然是一把好手,搞科学研究他同样不差,总能发现一些别人不太注意的科学问题。尽管他在村里为农民服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科学研究和课程学习,相反,他在入学仅7个月的时候,就与导师合作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现在,他已经与老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文章1篇,做学术报告20余次,并连续三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除了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外,科技小院还协同扶贫包保单位一同开展扶贫工作,先后有吉林日报社、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和吉林省财政厅等包保单位同科技小院合作,在边昭镇五井子村建立了新洋丰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新华镇育林村建立了粉条和米面加工厂、在新发乡德胜村建立了农资配送中心,将粮食种植产业化,把服务从田间地头延伸到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们获得更多的收入,同时农产品加工厂还能解决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使他们增加一份额外的收入,为早日实现贫困户脱贫添砖加瓦。这些都离不开刘烁然的协调沟通和辛勤努力,他一直默默的为通榆贫困户的脱贫工作贡献力量。
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吉林日报报道刘烁然先进事迹
作为科技小院的负责人,刘烁然先后向国家农业农村部牛明雷处长、吉林省财政厅谢忠岩厅长、吉林日报社李振军副社长、吉林省监狱管理局领导、吉林省委组织部领导、通榆县委书记孙洪君同志和通榆县委副书记王延安同志等多位领导汇报工作,他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深深的被农民朋友们认可。这些也将成为他的动力,使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信心更加坚定,服务更加全面,科研更加努力,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朋友们做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刘烁然正是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学生。这些年来,他一直为通榆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心系老百姓,心系贫困户,为通榆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扶贫工作默默的奉献。他的优异表现被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认可, 2018年8月,刘烁然当选为共青团通榆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为通榆县的农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建言献策。
刘烁然出席通榆县第十四次团代会
而今,通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已实现脱贫,无论是原来的贫困户,还是普通农民,都更加重视科技的力量。农民的需求更多了,刘烁然的任务也更重了。刘烁然常说:“只要心存太阳,何惧脚下泥泞,没有脚下的泥巴,哪有人生的高度?”他对通榆人民的感情很深,他说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相信科学,热爱学习,有干劲,有奔头,他愿意为农民服务,在努力搞好科学研究的同时,服务社会,为通榆人民早日实现小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