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美丽的村庄 ——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帮扶通榆县新华镇育林村成果采撷

发布时间:

2019-12-22

 
 
 
在吉林西部的通榆县有这样一个贫困的村庄,它的名字叫“大瓦记”,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着贫穷的生活,也许是适应了贫困,他们从不思考如何来摆脱。
 
 
有一天,来了这样一帮人,他们说,要改变这里的贫穷,要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不仅要富,而且还要长富久富!
 
  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冯刚到通榆县新华镇育林村调研
 
 
这个叫“大瓦记”的村子就是新华镇育林村,是通榆县典型的贫困落后村、软弱涣散村,被称为“扶不上墙的泥巴”;来的这帮人是吉林省监狱管理局的干部,他们应脱贫攻坚而来,是省里派来的驻村帮扶工作队。
 
 
深度的贫困村,不仅村民的思想是僵化的,就连村干部的思想都是僵化的。“能改变个啥?来的这帮人也就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还能咋样!”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看。
 
   
但,这里的变化就从2016年的春天开始了,历经4年,破烂不堪、贫困落后的“大瓦记”变得连本村的村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求发展,从最基础抓起  
 
   
王有思是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派驻新华镇育林村的“第一书记”,基层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在他面前没有难倒人的事儿。新华镇党委要安排他吃住在镇里,被他谢绝。“我就要吃住在村民家里,好好了解了解这里贫穷的原因,听一听老百姓的想法,总会有办法解决难题!”王有思信心十足。之后的大半年时间,他吃住在村民李健文的家中,并以此为“根据地”,走访农户和村干部,梳理问题、制定规划、向上汇报、落实任务。
 
  
王有思在深入村部调研
 
   
“王书记太辛苦了,刚来时白白净净的,不到一个月累得又黑又瘦,我们看着都心疼!”李健文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一个多月时间,与村干部集中谈心谈话11次、进行了挨家挨户走访交流,村民的心顺了、干部的劲儿足了!大家跃跃欲试,对帮扶部门充满期待。
 
   
“靠天吃饭、广种薄收是‘病根’,原因是没有水源井,老百姓没有这笔资金,不敢投入。”这是王有思梳理出来的第一个“大难题”。他立即向省监狱管理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很快得到了答复:“马上拨付资金,用最快的速度打抗旱井,保障农业生产!”在沟通镇里和县水利局后,日夜兼程,48眼抗旱水源井覆盖了“大瓦记”的全部耕地,并全部上电配齐灌溉设备。一排排标准的井房成了育林村亮丽的风景线。
 
  
在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支持下育林村在日夜兼程打抗旱水源井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建设是党建的基础工程,王有思从抓村党支部建设开始,培育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的心散了,老百姓就没有主心骨了、没有榜样了,我先是挨个和他们唠,然后开车拉着他们上县里考察、上长春学习,开窍了就没问题了!”在打牢这个基础上,王有思费劲了心思。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他还是“收获”满满,一支团结有力的战斗队伍塑造成型。
 
王有思在组织召开育林村党支部主题党日联谊会
 
     
2016年春,王有思在育林村倡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技术指导,使庭院经济收到极佳效果;收获季节近20天的披星戴月,把贫困户的汗水全部变成了现金,给贫困户脱贫致富打足了气。
 
育林村村民李健文接受央视采访
 
   
这一年,在省监狱管理局大力支持下,村部实现增容扩建,建起标准化文化广场,水泥路南北贯通并安上路灯。一个村风向好、干部求进、百姓求富的新“瓦记”展现在世人面前。
 
育林村新建成的村部和文化广场、南北贯通的水泥路
 
 
  求跨越,谋划长久之策  
 
 
   
“如何让百姓长富久富不返贫是我们开展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我的想法是,要一方面开展‘智志双扶’、一方面要在农业产业化上谋划文章!”王有思的这个想法得到吉林省监狱管理局的极大支持。
 
   
2017年,由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投资的“育林粉条加工有限公司”“育林米面加工有限公司”神话般地矗立在了育林村村部东头,老百姓收获的土豆、杂粮再也不用外运,“收在地头,卖在村头”目标犹如做梦一样,但已成为现实。厂子长期用工每年每人收入5万元以上,临时用工每天每人至少100元。“这回可好了,种的东西不出村儿就卖了,价还高;还有地方打工了,工资还高,这咋跟做梦似的呢?”贫困户王兴海笑着说。
 
“育林粉条加工有限公司”“育林米面加工有限公司”落成剪彩
 
   
“育林粉条加工有限公司”“育林米面加工有限公司”完全可以满足育林村农产品加工需要,带动本村农民发展种植业。自加工厂达产达效以来,产能不断增加,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销售渠道越来越宽广,品牌效应日渐浓厚。在这背后,王有思在默默付出,从建厂的一砖一瓦到设备的采购、技术的引进、深加工产品的销售,他不知要流了多少汗、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乘坐火车考察了多少地方,人瘦了,但精神矍铄、干劲儿十足!
 
王有思乘火车外出考察,没有座位席地而坐、乐此不疲
 
   
“我们现在有‘向海泥湾’‘佳村淘’等8个品牌商标,有粉条、小米、大米、面粉、杂粮等生产线,产品已经走进省城、走向全国。”加工厂负责人王彦峰说。
王有思为育林米面做代言
育林粉条走上央视荧屏,走上全国各地市场
长春和平大戏院走进育林村宣传农产品
 
   
“第一书记”王有思在吉林电视台为育林产品做代言,育林发展模式走上央视荧屏。
 
   
在省监狱管理局,在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农业大学,在吉林大学,在中日联医院,在吉大一院、二院、三院,在......一款款来自育林村的“深情”走上了干部职工、专家教授、医生护士家的餐桌,走进了所有“食者”的心田。
育林产品走进吉林日报社
育林产品走进中日联谊医院
育林产品“向海泥湾”走进欧亚卖场
育林产品“向海泥湾”走进吉林雪博会,吉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英子助阵“向海泥湾”粉条销售
 
  求突破,赢得各界赞誉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育林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把“扶贫科技小院”工作站设在“育林粉条加工有限公司”“育林米面加工有限公司”里,通过“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服务,对村民和加工厂进行双重服务,一条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在这里铺就。
 
   
吉林大学把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及现代绿色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服务触角延伸到这里,一条弱碱、有机农产品开发之路越走越宽。
 
   
各级领导高度关注这里,先后来此视察调研,一个精准扶贫的好模式飞出“大瓦记”,飞向四面八方。
 
 
各级领导关怀  
 
育林“向海泥湾”产品走进吉林雪博会,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委副书记、
省长景俊海,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对省监狱管理局在通榆县新华镇
育林村取得的帮扶成效给予高度肯定,高度评价“向海泥湾”产品。
 
吉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在“中心”调研,
通榆县委书记李德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振兴陪同调研
吉林省政府副省长石玉钢在“中心”调研
吉林省政府副省长李悦(左二)在育林粉条、米面加工有限公司调研
吉林省科协副主席穆晓东(左)在育林粉条、米面加工有限公司调研
精准扶贫国检组来育林粉条、米面加工有限公司调研
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冯刚在通榆县新华镇育林村粉条厂、米面加工厂调研
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赵明(左)在吉林雪博会上助阵“向海泥湾”产品销售
吉林省吉新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强(中)在吉林雪博会上助阵“向海泥湾”产品销售
 
  科技小院助力  
中国农业大学李晓林教授(左)、吉林农业大学高强教授(中)
在育林粉条、米面加工有限公司调研
中国农业大学李晓林教授、吉林农业大学高强教授及省、市、县科协同志
在育林粉条、米面加工有限公司调研
通榆县政府、育林村在中国农大“科技小院”
10周年纪念会上向中国农大敬送锦旗
 
  研究中心加油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前排右)在“中心”调研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右二、曾任)在“中心”有机谷生产基地调研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前排左二)在“中心”调研
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前排右二)在“中心”调研
 
“精准扶贫整四年,育林面貌大改变,民富村强大发展,昔日懒散不再见,吃水不忘挖井人,永把恩情记心间!”李健文用自编的打油诗感谢省监狱管理局、感谢党的好干部王有思。
王有思(前排左三)当选为“吉林好人”
 
加工厂里,隆隆的机器声承载着育林村村民的期望;繁星点点的夜空下,育林村部还亮着一盏灯,那是王有思在思考,如何实现帮扶村的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