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
“黑土”青年与科技小院
发布时间:
2019-01-07
人物简介:王天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名字,然而在通榆县乌兰花镇春阳村,这个名字已然家喻户晓。33岁的他,用辛勤和汗水,用聪明和智慧,实现了致富梦,成为了发家致富能手。同时,他将力量传递给弱者,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成为了街坊四邻的学习榜样。
好青年立志黑土
王天宇的父亲是乌兰花镇春阳村有名的“庄嫁把式”。王天宇自幼耳濡目染受父亲影响。18岁,青春花季的王天宇初中毕业,他没有选择升入上级学校,而是望着家乡的大片土地久久不能释怀,他要子承父业,在农业上做一篇大文章。
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生产习俗,使得家乡大部分百姓守着大片土地而过着贫困的生活。而王天宇一头扎进黑土地,从春耕到收,从选种选肥到中耕管理,和父亲在十几公顷的土地上做足了农业生产文章,他努力学习父亲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父亲精种精管的态度,做出了这个年龄的青年做不出的成就。他于2014年7月注册了“通榆县乌兰花镇新洋丰大成家庭农场”,经过5年发展,如今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已扩大到80公顷,但面积扩增产量却没有跟着增上去,直到科技小院的出現使得一切有了新进展。
科技小院助增产
2016年,在“科技小院”指导下,王天宇种植的玉米从一年前的10500斤涨到了最高产公顷产量27800斤,平均产量翻了一倍还多!“原来最好地块玉米公顷产量没超过15000斤,按平均产量算,足足增产6000多斤,去年玉米价格下跌,我种的70公顷玉米还卖了80多万,去掉成本净剩40多万。今年我扩大了玉米种植规模,现在看又是大丰收,这和“科技小院”的指导分不开!”王天宇高兴的说。“科技小院”的细心指导给王天宇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开启了天窗,他向中国农业大学李晓林教投、米国华教授虚心求教,指导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升,为开展帮扶常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自己富了并不是最终目标,我以前是打基础,现在感觉有能力带着大家共同致富了,我想带动更多相亲致富!”王天宇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大家更是信服他。2016年,王天宇帮扶贫国户8户,春耕时贫国户没钱买农资,王天宇垫钱为其备好农资,为乡亲们统一选购种子化肥,每公顷节约600元。他还免费为贫田户种地收钱,在贫国户的地里开现场会,让贫国户十足体验到丰收带来的快乐。“扶贫先扶志,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关健是方法和想法不对路,咱帮他一把,他就会有改变!”在王天宇带动下,2016年,本村贫国户陈海军、张玉学、张东兴、王永林、杨永海等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2017年有望实现脱贫。他通过“科技小院”专家指导,每公顷玉术平均增产3500斤,乡亲们乐得合不拢嘴,更多的百向他“靠拢”过来。
王天宇富了,没忘众乡亲致富,他的80公頃土地里,有10多公顷是实验田。“我不盲目推广,所有的种子化肥我都先自己实验,达到满意效果了我オ推广,不能让老百姓走瞎”道!”负责人的王天宇如是说。他心怀农业梦,心怀致富梦,一颖赤子之心让他在农业之路上越走越远!